“树立平安理念,助力梦想实现”,为了使留学人员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安全风险,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整理近期留学安全案例,定期发布中国留学生安全提醒。请留学人员多多关注!

关键词:自然灾害

平安留学提醒:

目前,洛杉矶山火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洛杉矶联合学区大多数学校已复课。目前无中国公民在山火中伤亡的报告。未来数天日本全国范围内将有大范围降雪,提醒广大在日留学生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交通路况和防灾信息。


01

安全提醒:提醒南加州中国留学生继续妥善防范应对洛杉矶山火灾害

目前,洛杉矶山火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局部区域火灾风险仍为最高等级。至少24人在火灾中死亡,另有多人失踪。当地警方持续加强对强制撤离区域的巡逻保护,多人因违反宵禁令、携带隐蔽枪支和毒品、假扮消防员进出房屋等被逮捕。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报,洛杉矶地区将出现新一轮强风和干燥天气,对灭火工作不利。洛杉矶联合学区大多数学校已复课。目前无中国公民在山火中伤亡的报告。

驻洛杉矶总领馆再次提醒南加州中国公民持续关注山火动态,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听从政府疏散命令,不要随意进入强制撤离区。强化安全意识,防范应对抢劫或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高度警惕与山火相关的欺诈性捐款及冒充当地灾害管理、消防救援部门工作人员等火灾救援骗局,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留学人员留意并遵守所在学校、社区指引,与家人保持联络。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911报警求助(可要求中文服务)。如有中国公民伤亡,请即联系总领馆。

登录洛杉矶消防局网站查看山火动态:

https://www.lafd.org/

登录洛杉矶郡网站查看应急信息:

https://www.lacounty.gov/emergency/

02

安全提醒:驻日本大使馆提醒在日中国留学生注意防范冬季极端天气

近日,日本气象厅发布消息,未来数天日本全国范围内将有大范围降雪,特别是北陆地区、新潟县、东北地区靠日本海一侧将大量积雪。日本国土交通省称暴雪恐导致公共交通延误、高速公路禁止通行,呼吁民众减少非紧急必要外出。

驻日本大使馆提醒广大在日同胞和赴日游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交通路况和防灾信息,避免在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出行。注意防范路面湿滑、雪崩等灾害风险,确保人身安全。如遇紧急情况,及时向日本警方报案,并联系驻日本使领馆求助。

日本紧急求助电话:110(警察)、119(消防、急救)、118(海上事故、海难)

日本气象厅中文信息网站:

https://www.data.jma.go.jp/multi/index.html?lang=cn_zs

03

安全提醒:驻日本大使馆提醒在日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警惕防范电信诈骗

近期,针对海外留学生群体的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分子或是伪装成校友声称可“低价换汇”,或是假扮学校工作人员骗取“学杂费”,还冒充公检法诱使当事人支付所谓“保释金”,甚至胁迫留学生自编自演“虚拟绑架”欺骗父母打款。

春节假期临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再次提醒在日中国公民,特别是在日留学生群体,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并周知亲朋好友共同防范:

一是保护好个人信息。中日两国政府部门都不会通过电话以任何理由索要个人信息。如接到陌生电话,可不主动应答,若来电播放录音则立即挂断。要做到“遇事不慌”“坚决不信”“要钱不给”,切实保护好个人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关键信息。

二是警惕电信诈骗套路。中国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微信等其他形式办案,绝对不会通过境外社交平台进行视频审讯,也绝对不会提供“安全账户”让当事人远程转账汇款。任何要求汇款的电话都应视为可疑诈骗,应及时向家人、警方确认信息真伪,切勿轻易转账汇款。

三是及时向警方报案。如不幸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向日本当地警方报案、向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报警电话:86+区号+110),尽快联系本人开户行并要求采取止付、冻结等相应措施。如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并向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也可拨打110后请其协助转接反诈中心。

日本报警电话:110、03-3501-0110(中文)。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

+86-10-12308、+86-10-65612308

04

安全提醒:提醒在瑞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增强安全意识、防范各类诈骗

近期,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接到多名中国公民电话反映遭遇电信诈骗,现对有关案例进行总结,请在瑞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防范各类诈骗。

一、冒充公检法和虚拟绑架诈骗

典型案例:

近日,中国留学生王某接到自称中国驻瑞士使馆电话,称其名下一张手机卡涉嫌拨打诈骗电话,要求王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电话随即转接至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王某通过Skype软件与“民警”建立视频联系,“民警”称其涉及一起跨国洗钱大案,危及人身安全,并发送“警官证”、“逮捕令”,要求其签署“保密协议”,进行24小时视频或音频监控。

王某在“民警”恐吓与操控下,拍摄假装自己被绑架的视频,离开原居所,停用原手机卡,购买新手机卡与“民警”联系,交出个人微信账号及密码,并向“民警”提供的银行账户转去“保释金”28万元人民币。“民警”随后失联,王某意识到被骗,在联系上家人后得知,有人通过其个人微信向父母发送其此前拍摄的假装被绑架视频,索要“赎金”,所幸父母未上当受骗。

诈骗手法分析:

(一)诈骗分子预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将来电显示伪装成中国驻瑞士使领馆、国内公安部门等电话,提供虚假姓名职务,报出受害人详细信息,从而骗取信任。

(二)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聊天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视频联系后,通过假警服、伪造的“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协议”等进一步迷惑欺骗受害人,使其越陷越深。

(三)诈骗分子以涉嫌跨境洗钱威胁受害人安全为由头,诱骗受害人与外界断绝联系,拍摄假视频,交出个人微信账号及密码,同时敲诈勒索其家人。

平安留学提醒:

电话办案全是假。中国驻外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聊天软件与当事人沟通刑事案件,不会发送“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协议”等文件,更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当事人汇款。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建议立即挂断,避免纠缠。如有必要,可拨打驻瑞士使领馆领事保护电话核实。

二、换汇诈骗

典型案例一:

2024年5月,诈骗分子以“优惠汇率”诱使李某交出瑞郎现金,承诺向李某国内银行账户转入人民币;诱使赵某向诈骗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承诺向赵某提供瑞郎现金。诈骗分子分别单线联络李某和赵某,杜绝双方提前直接联系,并促成双方线下见面换汇。

李某、赵某线下见面期间,赵某向诈骗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完成转账,诈骗分子在收到转账后失联,而李某因迟迟未收到人民币转账,未将其准备好的瑞郎现金交给赵某。赵某蒙受经济损失,怀疑李某是诈骗分子,而李某虽未遭受经济损失,但因担忧招致法律风险,拒绝配合甚至阻碍赵某报警,双方发生矛盾纠纷。

典型案例二:

2024年12月,邓某通过案例一中的方式,向另一名需要私下换汇的侨胞提供瑞郎现金,随后收到国内银行人民币转账。然而两日后,其银行账户因涉“不合法交易或诈骗犯罪行为”被冻结。

平安留学提醒:

私下换汇风险大。以所谓“优惠汇率”进行私下换汇,既违反当地法规法规,又存在被骗风险。如需换汇,请务必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如受骗,请第一时间联系汇、收款银行,争取冻结转账,并及时向瑞当地警局或国内户籍所在地、有关银行账户开户行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

三、租房诈骗

典型案例一:

2024年7月,杨某初次来瑞留学前,因急于租房入住、开始学习生活,在某网络平台搜寻房源信息,与一名“房东”线上联络,并直接下单付费。抵瑞后,发现房源信息虚假,“房东”也失联,已付费用无法追回。

典型案例二:

2024年11月,郑某初次来瑞旅游前,在某正规网络平台寻找短租民宿房源,与一名“房东”线上联络。“房东”指导郑某转而使用另一个当地小众网络平台,请其在新平台上对某房源下单,支付短租本金和额外一天的押金。其后,“房东”利用新平台技术漏洞下架该房源、取消订单并失联,导致郑某无法获取退款。

平安留学提醒:

线上租房须谨慎。在未与房东或中介线下见面、未现场核实房源的情况下,贸然下单支付具有一定风险,建议尽可能实地看房、签署正规合同。如因短期旅游等原因不便预先核实房源,应警惕要求更换网络平台、缴纳额外押金、对退款无明确保证等的房源提供方,审慎下单或积极考虑其他低风险住宿服务。

瑞士报警电话:117

瑞士急救电话:144

05

安全提醒:留学生代发朋友圈业务或涉违法犯罪风险

留学生代发国外朋友圈30元一条,律师:代发国外朋友圈或涉违法犯罪

据封面新闻报道,在纽约做小语种教学兼职的月忻现在已经组建了全世界留学生群,有代发朋友圈的业务会在群里沟通。在她的客户中,有社交平台上做得“风生水起”的大网红,也有5000元包月的微商大哥。如今定位全球,只发不游的“定制游”朋友圈仅需200元,深得老顾客的喜欢。

李黎桦在英国生活多年,常做代购,但代发朋友圈这一“业务”,是在近两年才开始“开展”的。“49.9元4张,88.8元9张,10秒内的视频49.9元,这些都包含定位,如果照片买断是另外的价格。”李黎桦梳理了自己手里的照片库,从英国爱丁堡、伦敦、格拉斯哥到德国汉堡,还有冰岛等。

在进行“代发朋友圈”业务时潜藏着个人账号被盗用的风险,极易造成账号内部信息的泄露,情况严重时还可能牵涉违法犯罪。四川恒融律师事务所项鸿律师称:“如果说卖家盗用了别人身份信息可能触犯公开公民个人信息罪,如他欺骗他人,可能构成诈骗罪。不同的方式性质不一样。”

来源:教育部平安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