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教室里都是中国人?“反向留学”的困惑与解读
2022年10月初网上传出“英国名校课堂都是中国人”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对这种“反向留学”该如何看待?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与北京城市广播《教育面对面》栏目合作,将于2022年11月4日17:45-19:00在FM107.3推出相关话题的直播访谈,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主编赵刚以嘉宾身份参与讨论。
01 国外课堂竟然有这么多中国学生?舆论调侃道:“直接用中文上课得了。”这种情况在国外课堂上多见吗?
同样是这段视频,看到的都是中国学生,但留过学的与没留过学的,解读完全不同。没留过学的只看到中国学生多,而留过学的知道,国外大学一般是小班授课,每班15-20人的规模。很显然,短视频中记录的场景是“上大课”,一般是某个专业课程的讲座(lecture),现场往往集中的都是选择这门课的不同班级的学生。
不同班级的学生凑在一起上同一门大课,又恰巧都是中国学生、中国老师(或华裔老师),推测这门课有可能是与中国相关的专业内容,比如中国经济、中国商业学、中国文化导论、中国商法等。
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改革开放后与日俱增,全球主要留学目的地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开设与中国相关的专业也是顺理成章的。在全球化的教学环境中,中国/华裔教师任教很正常。在英国大学中,英国之外的欧盟、非欧盟教师的比例很高,几乎占到50%,中国/华裔教师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么多中国学生选择“中国课程”,恐怕也是为了“赚”学分方便。
02 以目前在网络上呈现出来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在英国高校的研究生群体,这种所谓的“反向留学”在不同国家和高校是一样的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在英国大学中,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中的占比达到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以上。在美国大学中,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中的占比也在三分之一以上。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的中国学生也很多。在欧洲小语种国家,比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中国学生数量就没那么多了。
03 此外,除了留学目的地和高校之外,“反向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学生所处的学段(本科、研究生)相关?
在英国留学市场,三分之二的中国学生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国学生选择商科。这种学级人数、学科人数严重不平衡的市场需求形势,导致中国留学生大量集中在英国大学商科研究生专业领域。
一些英国名校商学院的中国学生超过50%,班级中大约有一半学生来自国内。几乎可以肯定,网上短视频中出现的应该是英国大学商科硕士研究生层级的中国学生。不过,本科阶段的中国学生比例并不高,尽管中国低龄留学人数近年来有走高的趋势,但整体比重较低。
04 对于“反向留学”,是否也会有海外部分学校和留学中介故意组成这样的班级吸引中国学生?
应该不会。从一般意义上说,学生多样性程度越高,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越大。
05“反向留学”很盛行,学生和家长多少也都了解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学生“扎堆儿”的国家一般是全球主流留学目的地,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扎堆儿”的院校一般是排名较高的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世界名校;“扎堆儿”的专业一般是市场需求量大的商科、计算机等。
这就是“用脚投票”的结果,中国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中等收入人口数量已经达到4.5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
中等收入家庭在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多数,但其自身教育消费的强大示范效应,强化了各级教育的中国学生对名校的追逐,出现严重“内卷”。然而,国内名校规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在当前形势下,高考志愿、考研志愿填报的国际化延伸成为缓解国内重点高校供给不足的重要杠杆。
06“反向留学”对于海外留学毕业证的含金量有没有影响?
国外教育的最大优势是注重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引导性教学为起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教师通过设置项目考察、调研论证、分组讨论、结论演示、论证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频繁互动与交流,从不同侧面细化问题切入点,深化论证过程的严密性,强化不同解决方案的考量。无论国外院校排名高低,上述教学理念一以贯之。即使在中国学生较多的环境中,也能予以贯彻,而不会偏废、改为“中文上课”。
07 目前国内企事业单位对于海归留学生的“含金量”如何进行判断?
企事业单位招聘并没有一定之规,而会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2022年10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与年初制定的5.5%的增速目标还有差距。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相比于毕业院校的世界排名,海归的工作经验、实习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备受关注,对最终录取意义重大。因此,“名校红利”也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毕竟真才实学才是最有效的就业利器。
08“反向留学”现象的蔓延,也令留学的性价比与含金量遭到质疑,这样的留学体验还有意义吗?
中国社会正在从精英阶层留学为主,扩展到快速增长的大众化留学模式。需要破除对留学的迷信,留学是个人学业发展的国际化延伸,但不是个人发展的护身符。也就是说,留学并不意味着高薪工作,也不意味着能飞黄腾达。留学的结果如何,要看国内外市场走向,更要看留学者自身的能力。
同时,还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留学无用论。身处国外的中国学生,在异域文化、社会、环境的融入过程中所汲取的多元化营养,是国内不具备的,这种海外学习经历、这种国际化视野的拓展,在人的一生中都极为稀缺、宝贵。
09 当然,更多数学生和家长还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加纯粹的留学体验,因此在留学申请时如何才能规避“反向留学”呢?
其实,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很难选择“更加纯粹”的环境。这个“更加纯粹”的留学体验其实还要靠自己。不要认为中国同学多了,留学就失去意义了。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聚在一起,这是难得的相互学习的机会。身边同胞的经验、阅历也是留学中的收获。
另外,中国留学生能否真正融入留学目的地文化环境中去,这取决于个人的开放心态。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这才是留学。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